<span id="wnnrt"><pre id="wnnrt"><sup id="wnnrt"></sup></pre></span><s id="wnnrt"><samp id="wnnrt"><menuitem id="wnnrt"></menuitem></samp></s><em id="wnnrt"></em>

      1. <dd id="wnnrt"><track id="wnnrt"></track></dd>
        搜索 海報新聞 媒體矩陣

        大眾網
        全媒體
        矩   陣

        掃描有驚喜!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 大眾海藍

        • 大眾網論壇

        •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頁 >教育新聞 >山東教育

        煙臺職業學院陳新姿:“四方”協同 “五鏈”驅動,奮力建設一流高職院校  

        2023

        / 08/28
        來源:

        大眾網

        作者:

        手機查看

          大眾網記者 劉佳琦 報道

          8月28日下午,山東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會上通報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市縣、高職院校辦學質量考核前10名學校及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和教材獎獲獎情況,煙臺職業學院陳新姿在本次工作會議中作交流發言。

          煙臺職業學院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深入推進“政行企!薄八姆健眳f同,以“五鏈”驅動構建職教改革“煙職模式”,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彰顯作為。

          一、優化教育鏈,驅動提升專業實力。積極發揮國家級骨干校、優質校、雙高校示范引領作用,主動對接山東省“十強”產業和煙臺市“9+N”產業集群,確立了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國家高水平專業群為引領,以8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和品牌專業群為主體、多個特色專業為補充的“1+8+N”專業發展格局;緊貼煙臺市經濟發展所需、企業成長所望,開設專業54個,形成了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方向的10大專業體系;加大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群建設力度,提升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的融合度、與職業崗位的適應度,建成18個國家級重點建設專業和13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群,以高質量專業建設確保高素質人才培養,助推莘莘學子“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

          二、服務產業鏈,驅動推進產教融合。深入推進“兩翼”建設,與園區共建,牽頭成立煙臺黃渤海新區產教聯合體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教聯合體,雙雙獲得省級市域聯合體立項,成為全省唯一牽頭兩個市域聯合體的高職院校;與行業共贏,落戶8個煙臺市規劃的產教融合共同體,已建成服務外包、現代物流、海洋工程、綠色建造、生物醫藥等5個產教融合共同體,清潔能源產教融合共同體將于8月31日成立;與企業共育,聯合萬華化學、東方電子、張裕集團等行業領軍企業共建萬華產業學院、煙臺工業互聯網產業學院、葡萄酒文化研創發展中心等,產業學院數量達到了8個。目前,聯合體、共同體、產業學院全面對接9+N產業和16條產業鏈,覆蓋了21所中高職院校、7所本科院校、81家科研機構、1300余家企業。其中,萬華產業學院由萬華投入1.3億元建立實訓基地,每年招生300人,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萬華就業,第一年平均年薪即達到14萬元。

          三、暢通人才鏈,驅動完善供給體系。深化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立項3個教育部、2個省級現場工程師培養項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上半年即引進高層次人才78人,境內外培訓教職工525人。實施“四梯次全覆蓋”技能競賽體系,師生累計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獎項132項。聘請116名國家技能大師等作為產業和思政導師,舞臺上的思政課《國家相冊》被新華社等主流媒體點贊,已成為有影響力的思政育人品牌。對畢業生實施三年就業跟蹤服務,近三年,236人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獎勵,494人獲得省有關部門獎勵,12人被授予市新長征突擊手、五一勞動獎章、技術能手等稱號。學?傮w就業率達到98%以上,被授予“全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四、深化創新鏈,驅動強化研發能力。實施博士“領銜工程”,現有博士71人、博士科研團隊13個,開展“百名科技人才進百企活動”,今年已與企業達成合作協議80余個。搭建科技研發平臺,成立2個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7個省級研發中心,立項國家重點課題6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6項,成為省內連續3年立項該基金項目的唯一高職院校,獲批山東省高等學!扒鄤摽萍贾С钟媱潯。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上半年即實現技術服務及科技成果轉化額3200萬元,同比倍增,入選全國“高職高?蒲心芰ε判邪50強”。潛心服務地方發展,承擔校地融合項目7項,年申報發明專利30余項,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230項,“基于食療的慢性病防控服務平臺”研發健康飲食產品82個,幫助企業實現產值上億元。

          五、優化價值鏈,驅動做優社會服務。構建“四極支撐,梯次推進,協調發展”的社會服務工作體系。堅持以職普融通為關鍵點,每年開展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1萬余人次,通過專本貫通等方式,暢通學生成長通道。緊盯重點產業需求,打造工業機器人等20個精品培訓項目,近一年組織市級及以上層次職業技能競賽15項,培訓收入2000余萬元。政行企校年培訓社會人員10萬人次以上。建立“校園小工匠、后備工匠、市級工匠、齊魯工匠、大國工匠”五級“金字塔”式工匠培育體系,在全省成立工匠學院,組建煙臺市工匠孵化聯盟;與文旅協會、產業鏈龍頭企業開發服務鄉村振興項目,獲評“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性職業院!。

        初審編輯:路時川

        責任編輯:張明明

        相關推薦 換一換